本報訊(記者 田丹 文/圖)近期,渝東南高海拔山區迎來新一輪雨雪天氣,加劇了誘發地質災害的風險。記者從黔江區相關部門獲悉,為防范地質災害發生、保障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黔江區多支地質災害監測分隊活躍在崇山峻嶺間,運用“人防+技防”手段,全面排查潛在隱患。
2月11日,城南街道牛郎社區的居民,向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反映,附近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出現了新的裂縫,懷疑有滑坡風險,當地地災群測群防員尤春燕立刻趕往現場查看,隨后把現場情況上報了地環站。
測量地裂縫變化
經過地質工程師研判,這片區域屬于易滑地層,面積大約2400平方米,部分土體由于長時間受到雨雪侵蝕,正處于蠕動變形狀態。因為暫時達不到排危條件,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在進一步分析后,給出了處置建議。
“這是一處之前就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因為前期受到雨雪凍融的影響,增加了土體的重力和下滑力。”黔江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地質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董雨告訴記者,“我們在現場安排了群測群防員,對該點的地裂縫、墻裂縫等進行記錄上報,后續我們也會根據天氣情況,持續加強對該點的監測。”
據悉,目前黔江區還有427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為了應對冰雪消融后可能誘發的地質災害,420多名“四重”網格員配合駐守地質工程師,加強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應急管理、規劃和自然資源等部門還出動多支監測分隊,運用遙感無人機、裂縫相對位移監測、智能化預警系統等,全面排查地質災害隱患。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和一批工程搶險機械靠前預置到地質災害隱患點附近,做好轉移受威脅群眾和搶險救援準備。
此外,因地質災害存在滯后性,相關部門表示會重點關注臨崖、高切坡、房前屋后、道路沿線等重點區域,持續做好隱患排查、監測預警、值班值守等防災工作,一旦發現險情,第一時間發出預警,組織避險轉移,努力把災害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