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戶走訪調查
近日,重慶市環境生態協會巴渝公益“渝東南行”活動組首站來到黔江。活動組志愿者在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老師冉瓊的帶領下,深入黔江區太極鎮、石家鎮、鵝池鎮共20個行政村,通過問卷調查與入戶訪談相結合的形式,開展自然災害防災減災專題調研。團隊在收集基層防災現狀的同時,積極向村民普及防災減災知識,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
聚焦防災現狀 傾聽基層聲音
實踐隊以“科學防災、平安鄉村”為目標,圍繞災害預警機制、應急物資儲備、村民防災意識等核心議題,累計發放問卷160余份,走訪村民家庭90余戶。隊員們與村民面對面交流,通過引導式交流,與村民們系統地梳理出農業生產安全、災害預警響應、防災減災應急知識普及等方面存在的現實問題。調研中發現,部分山區村民對地質災害預警信號辨識度較低,留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不足等問題較為突出。團隊成員通過詳實記錄與分類整理,形成基礎數據臺賬,為后續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傳遞安全知識 筑牢防護意識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隊同步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針對農村常見的地質災害、火災隱患等,隊員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應急避險要點。在鵝池鎮南溪村,團隊結合當地地形特點,為村民演示洪澇災害暴發前的征兆識別方法;在鵝池鎮石柱村走訪時,隊員們重點關注獨居老人家庭,幫助排查用火用電安全隱患并提出預防建議。
延伸調研視角 關切農業發展
除核心調研任務外,實踐隊還關注到鄉村農業發展中的現實挑戰。通過訪談村委干部、種植戶等群體,收集到高山農田灌溉設施不足、農產品運輸成本高等共性問題。團隊成員結合管理學科背景,初步提出搭建農業信息共享平臺、優化合作社資源調配等建議,相關成果已初步形成相應的調研報告,預計后期會深入細化。
“四天走過三個鎮的山路,真切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力量。”隊員張雨晨在總結會上分享道。帶隊老師冉瓊表示,此次調研不僅是學生接觸社會的窗口,更是一次生動的專業實踐教育,團隊將進一步完善調研報告,推動成果轉化為服務鄉村的實際舉措。
此次實踐活動以嚴謹扎實的作風獲得當地村民與村鎮干部的高度認可,既為提升基層防災能力提供了數據支持,也展現出新時代青年學子扎根鄉土、躬身實踐的責任擔當。重慶理工大學將持續深化校地合作,引導更多青年在服務社會中增長才干,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與力量。
(記者 李詩素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