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 李浩 通訊員 鐘建)近日,隨著氣溫逐漸回暖,彭水自治縣石盤鄉羊肚菌基地迎來又一波生長高峰。記者走進基地,看到一層層、一簇簇飽滿的羊肚菌正依附在肥沃的土壤中,“白的腳、黑的傘”排列整齊,生長勢頭喜人,生機盎然。這一切正印證我縣通過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的實踐成果。
石盤鄉的羊肚菌種植在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指導下,依托先進的智能溫控設備和精準灌溉系統,實現了從種植、采摘到包裝全程標準化管理。現場負責人介紹:“我們在種植過程中通過實時監控溫度和濕度,及時調整灌溉量和環境參數,確保羊肚菌生長環境最適宜。”農戶們表示:“現在我們的種植技術先進多了,手機上就能查看大棚里的溫度濕度,技術員遠程指導怎么澆水施肥,羊肚菌長得又大又整齊,根本不愁銷路,鮮貨就直接買完了,根本不用烘干。”
近年來,彭水縣大力推廣智慧農業,石盤鄉作為縣內農業示范區之一,率先引進現代農業管理系統,整合了農業大數據平臺,實現對羊肚菌生長全過程的科學監管。這不僅使產品品質穩步提高,更為當地農戶帶來穩定而可觀的經濟收益。此外,縣農業農村委還創新推廣“羊肚菌-竹蓀”輪作模式,通過提供菌種補貼、開展技術培訓、對接銷售渠道,帶動全鄉農戶參與種植。該模式實現土地全年高效利用,顯著提升經濟效益,同時改良土壤結構,減少化肥使用,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探索新路徑。
縣政府在推動農業升級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精準措施。通過加大財政補貼、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和建立全程監管平臺,全縣各級部門圍繞“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全鏈條服務”的目標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環境。石盤鄉羊肚菌項目便是這些措施的集中體現,其成功不僅展示了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效果,也為全縣農產品品牌建設樹立了標桿。
同時,彭水還積極推動農產品深加工和品牌塑造工作。羊肚菌產品在包裝設計上融入苗族傳統文化元素,使產品不僅在品質上贏得市場,更在文化內涵上獨具特色。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推廣,該產品已遠銷周邊多個城市,形成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
接下來,彭水縣將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對現代農業技術和服務體系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全產業鏈監管和營銷平臺,努力打造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品牌。石盤鄉羊肚菌的成功實踐,正為彭水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也為農民增收開辟了新的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