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農正在采摘茶葉
(記者 田丹 文/圖)隨著氣溫回暖,這段時間,黔江區的2萬多畝茶山迎來采摘旺季,趁著好行情,茶農們不負春光,加緊采制春茶,搶“鮮”供應市場,留住春天的味道。
4月7日,記者在黔江區小南海鎮荊竹村看到,連綿起伏的生態茶園蜿蜒疊翠,蓄勢一冬的茶樹抽芽吐綠,青蔥翠綠的茶芽擠滿了梢頭。茶農們穿行在青綠之間,雙手翻飛,嫻熟地拈下飽滿鮮嫩、葉質柔軟的鮮葉,將一顆顆茶青收入簍中。
茶葉基地管理人員談雪梅告訴記者:“我們現在采的是春茶,因為天氣熱了,直接采的一芽一葉,平均每人每天采得到6斤左右,每斤是按25元錢支付報酬,整個采茶季下來,每人平均收入5000元左右。”
受到前期冷空氣影響,今年黔江區春茶的出芽期較往年姍姍來遲,清明節后才開始大規模采摘。從2018年起,黔江區小南海鎮依托優越的生態環境,發動群眾種下1300多畝茶樹,包括龍井、黃金芽、安吉白茶等品種,通過村集體綁定龍頭企業,建立起穩定的聯農帶農機制。新鮮的茶青在當天就會趕制成新茶,并通過“直播電商+線下訂單”進行銷售。
據小南海鎮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羅世龍介紹,這里每天參與采茶的村民有200多人,采回來的鮮葉馬上就能加工成精制茶,主要銷往浙江、江蘇等沿海地區,每斤加工好的新茶,售價達到1000元左右,能夠為村集體帶來每年36萬元左右的收入。
近年來,荊竹村通過務工加土地流轉,每畝茶園的年產值達到1萬元,全年可帶動140多戶村民,實現戶均增收4000元左右。未來,當地黨委政府將聚焦茶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推動電商直播、短視頻帶貨等新模式,與鄉村特色產業深度融合,讓大山里的優質茶葉邁向更廣闊的市場,不斷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
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黔江區,位于北緯30度黃金產茶帶,這里的土壤和氣候環境十分適宜優質綠茶、白茶生長。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近年來,當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茶產業作為富民產業持續打造,助力鄉村振興。目前,黔江區的2.17萬畝春茶進入采摘高峰期,預計將持續到5月下旬,有望實現年產值3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