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三月天,春耕生產正當時”。陽春三月,曹家壩的500畝油菜花田迎來最美時節。金燦燦的花浪隨風起伏,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吸引無數游客駐足打卡。這片跨越黔江與咸豐的沃土,不僅是游客眼中的“網紅花海”,更是鄉親們增收的“金色油田”——去年僅菜籽油產值就突破50萬元。
為守護好這片良田美景,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從實際出發、立足資源稟賦,以堅守全區64.6萬畝耕地紅線和守住45.88萬畝基本農田底線為指導,扎實開展2025年耕地“一本賬”量算,為2025年耕地保護工作定目標。
“美景和豐收都要攥在手里。”黔江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通過四大實招守護這片沃土:一是智慧監測。通過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巡查,嚴防亂占耕地建房、挖塘養魚等違法占耕行為。這些技術如同給耕地裝上了一雙“千里眼”,任何違法占耕行為都逃不過它的“火眼金睛”。二是科學輪作。每年油菜收割后,還在田里種植水稻,既保障了糧食安全又增加了土壤肥力,還進一步增加了農民收入。土地得到了充分的休養和滋養,糧食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三是網格管理。耕地保護是生存之本,更是留給子孫的財富。創新推行網格管理,由村干部擔任“網格管家”,每塊地都有責任人負責。網格管理模式的實施,更是將耕地保護責任落實到了人頭,確保了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有人護。四是完善配套。今年,在去年建成700米河堤的基礎上,還將繼續加強基礎設施投入,力爭累計加固沿岸河堤1000米,同時還將試點建設生態溝渠,讓灌溉水經過植物過濾再入農田,既節水又防污染。實現生態與生產的平衡發展,讓這片沃土成為了真正的金色寶藏。
未來可期更可觀。近日,站在觀景臺上,小南海鎮大路社區相關負責人指著花田說:“明年我們計劃推廣彩色油菜,花期更長、景觀更美,還能開發菜籽油深加工產品。”
如今,這片承載著生態之美與豐收希望的田野,正在書寫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兼得的新故事。
(記者 譚鵬 通訊員 冉衛 曾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