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要:
5月24日至25日,在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由黔江區衛生健康委主辦、黔江區中醫院承辦,以“精彩中醫藥,健康惠萬家”為主題的2025年“百市千縣”中醫藥文化惠民活動暨“遇見岐黃”重慶市中醫藥文化集市服務活動,在黔江區三岔河畔舉行。
活動現場
該活動以“夜市”為媒,將中醫“治未病”智慧融入煙火市集。兩天內吸引超5000人次參與,市民直呼:“原來養生可以這么好玩!”
沉浸式體驗???
古老技藝“圈粉”年輕人
市民排隊三小時只為“一把火熨術”
“醫生,我這肩膀能試試火龍罐嗎?”5月24日晚7時許,中醫適宜技術體驗區排起長龍,28歲的程序員張磊特意提早趕來。經醫師辨證后,他體驗了結合艾灸與刮痧的火龍罐療法。“后背像敷了熱毛巾,酸痛感立馬減輕了!”他舉起手機全程直播,直播間瞬間涌入百人圍觀。
火熨術
在現場,傳統療法精彩“出圈”,火熨術成“頂流”。
今年62歲的李阿姨連續兩天排隊,體驗后稱“比理療館更專業”;葫蘆灸更是受到寶媽追捧。帶著孩子的劉女士體驗后,當場預約了小兒推拿服務;AI中醫四診儀科技感十足,年輕人掃描舌苔、脈象后,系統生成體質報告,醫師現場解讀。
隔姜灸
市民陳先生評價,醫師手法專業,還教了他居家艾灸的穴位,是真正的惠民。
趣味互動???
猜藥謎、碾藥材
中醫藥文化“玩”出新花樣
在中醫藥文化夜市上,紅綢健身龍翻騰飛舞,氣勢如虹。市民與學生齊聚,共練八段錦、太極拳,一招一式盡顯剛柔并濟之美。古箏弦音裊裊,書法墨香四溢,名醫就診現場、中藥茶飲等展示區前人潮涌動,傳統與養生在此交融,盡顯中醫藥文化魅力。
中藥研磨
“假期休閑——打一味中藥!”“當歸!”在猜謎區,10歲的小學生林林搶答正確,贏得一枚艾草香囊?;顒臃綄ⅰ侗静菥V目》中的藥材編成200余條燈謎,兩天發放獎品超800份。
中醫猜謎
在中醫文化傳承方面也亮點紛呈:親子協作碾藥,家長與孩子合力研磨茯苓,老藥工演示“銅缸搗藥”絕活;真偽藥材“大家來找茬”,市民王奶奶指著真假黃芪說:“以前買藥只看價格,今天才知要認菊花心!”國風游戲引流,投壺區身著漢服的志愿者講解“中醫與禮射”淵源,年輕人邊玩邊拍短視頻,相關話題點擊量破萬。市民周女士說:“孩子回家就翻《中醫藥繪本》,說長大后要當中醫!這種活動比課本生動多了?!?br/>
養生“舌尖經濟”???
藥膳湯圓日發千份
中醫文創被“秒光”
“這湯圓居然有山楂陳皮餡,吃了胃里暖乎乎的!”美食區前,藥膳粽、藥膳湯圓展示區的工作人員忙得滿頭大汗。因端午節即將來臨,藥膳粽備受市民青睞,以艾草、茯苓等藥材入餡,兼具傳統風味與養生功效,攤位前排隊的人絡繹不絕。
據統計,藥膳粽、茯苓糕等日均發放超2000份,部分產品開市1小時被領完。
香囊DIY“一桌難求”:艾草、薄荷等藥材供不應求,工作人員連夜補貨3次;中藥首飾成社交貨幣:年輕女孩將拓印的銀杏葉書簽發朋友圈,配文“養生女孩的時尚單品”;八段錦“大型團建”:25日清晨,近百名市民跟隨醫護人員晨練,隊伍從廣場延伸至街道。
從白發老者到稚齡孩童,從中醫鐵粉到好奇路人,這場“中醫藥文化夜市”打破了“中醫古老晦澀”的刻板印象。黔江區中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定期舉辦此類活動,讓中醫藥成為市民‘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健康生活方式?!?/p>
夜幕下,藥香與笑聲仍在蔓延,千年岐黃之術正以最鮮活的模樣扎根人間煙火。
中醫義診
(記者 譚登帆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