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李西軍)時下,水稻插秧已近尾聲,在五里鎮的一些油菜田和山坡稻田里,農戶們正搶時,延續著千年的手工方式插秧,在青山綠水間繪就一幅生動的農耕畫卷。
連綿的山坡梯田里波光粼粼,農戶們正熟練地將一株株嫩綠的秧苗插入水田。手起苗落,不一會兒,梯田便披上了一層“綠裝”。
河南村村民汪文周說:“我們老一輩插秧都是這樣,大田小田都能種,比較靈活;今年,機器去不了的山坡田照樣人工插秧,這些田都沒撂荒了,全部栽滿了秧。”
據悉,五里鎮具有田多地少、灌溉水源豐富、土壤肥沃、陽光充沛等自然資源優勢,孕育出品質上乘的貢米;2025年,該鎮全面落實糧食生產任務,確保糧食生產安全,推行“傳統+機械”的智慧農耕模式,對于平緩地塊采用機械化作業,而地形復雜的山坡稻田則保留人工插秧,既提升了稻田種植率,又守住了千年農耕文化的根脈,更是盤活了閑置的撂荒田;目前,全鎮種植水稻5000余畝,預計可產稻谷600萬斤左右。
“我們鎮的土壤、水源、陽光好,特別是海拔平均在800米,有獨特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和海拔落差,依托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基礎條件,大米質量很好。米粒飽滿圓潤、晶瑩剔透,口感細膩清香軟糯,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根本不愁銷售。”五里鎮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稟賦,打造“一白”產業,聚力把優質水稻作為全鎮農業主導產業來抓,有效解決了村民吃飯、增收、壯大集體經濟和田地撂荒等問題。
接下來,五里鎮將在培和管上做文章,加大技術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種植大戶、村民的田間管理技術水平、產業融合發展和品牌打造,同時,多式拓展市場、培育電商、營銷能人,以電商平臺、農超對接等方式,提高優質稻的附加值,確保產業建設、糧食安全、村民收入和壯大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