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企業高質量發展法治根基
黔江城投集團舉辦民法典合同編專題講座
本報訊(記者 譚登帆 文/圖)為深入貫徹落實《重慶市黔江區2025年民法典宣傳月暨“渝尚法·賦能強企”黔江行活動方案》要求,進一步提升企業合規管理水平,增強合同法律風險防控能力,近日,黔江區城投集團舉辦“民法典合同編視角下的合同全周期法律風險防范”專題講座。集團在家領導、中層管理人員、法務安全部、產業發展部全體人員及各子公司合同管理相關人員參加培訓。
培訓現場
資質審查:筑牢合同風險“第一道防線”
講座伊始,主講人通過一組引人深思的數據切入主題:“2024年重慶法院受理的商事合同糾紛案件中,因合同條款瑕疵引發的糾紛占比達37%,而企業因證據保存不善導致的敗訴率更高達42%。”這些鮮活的數據,立即引起了在場人員的強烈共鳴。
講座中,主講人強調了合同締約前資質審查的重要性,分享了一個典型案例:2023年某城建公司在道路施工項目中,因未嚴格審查分包商資質,將部分工程發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的施工隊,結果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事故發生后,不僅分包合同被認定無效,發包方還被追究連帶責任,最終賠償金額高達580萬元。“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資質審查不是走形式,而是防范法律風險的第一道關口。”主講人建議企業建立“三查”機制:一查營業執照和資質證書原件,二查信用中國等平臺涉訴信息,三查實際履約能力,必要時進行實地考察。
履約管理:過程管控是關鍵
“很多企業重視合同簽訂,卻忽視履約過程管理,這是最大的風險隱患。”活動中指出。主講人分享了一個令人警醒的案例:某項目施工過程中,因設計變更需要增加工程量,現場管理人員僅通過電話溝通就同意施工,既未簽訂補充協議,也未留存書面證據。工程結算時,雙方對增補工程量爭議巨大,由于缺乏有效證據,企業最終多支付了260余萬元工程款。特別強調了履約過程中的每一個變更都要做到“四有”:有審批、有協議、有簽證、有記錄。
證據留存:企業的“護身符”
在證據管理環節,主講人展示了一份完整的證據清單模板。“微信聊天記錄要定期導出備份,重要會議要形成書面紀要,往來函件要使用EMS郵寄并保存回執。”特別提醒在電子數據日益重要的今天,企業要善用電子簽章、時間戳、區塊鏈存證等新技術,確保證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講座最后,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培訓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對該集團做好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下一步,集團將重點推進“修訂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標準化合同范本庫”“開展合同管理專項檢查,切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管理實效”等工作。
據悉,黔江城投集團將以此次培訓為契機,在6月開展“合同管理提升月”活動,通過制度修訂、案例巡講、專項檢查等方式,全面提升企業合規管理水平,為集團高質量發展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