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療體系強基 核心技術攻堅
黔江區中醫院創新突破中西醫結合服務壁壘
自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以來,黔江區中醫院通過“人才引進+自主培養”,完善學科設置,購置現代化醫療設備,強優勢,補短板,創建胸痛、卒中、康復中心等,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發展醫療能力現代化,以中西醫協同突破技術壁壘,提升服務能力,打造“示范引領,守正創新”,構建“急救-慢病-康復”全周期診療新范式,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的“中醫院發展經驗”。
近日,記者在黔江區中醫院心血管內科看到,醫務人員正在通過“中醫通絡法+血管再通術”中西醫高效的診療模式成功挽救一例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內科的急危重癥,死亡率極高,若患者未在120分鐘內開通閉塞血管,則患者心肌細胞會發生不可逆壞死,患者生存率及愈后都會受到極大影響。而這名患者的脫險經歷,無疑是黔江中醫院利用中西醫思維診治臨床患者和中西醫協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里程碑。
“患者突發持續性胸痛4小時才入院,且有10年的高血壓病史,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心電圖改變,考慮急性心肌梗死,必須立即進行治療。”中醫院心血管內科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采取“西醫血管再通術+中醫通絡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可降低再發心梗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促進中醫應用在心血管方面有更多的治療方案和技術創新,并為中醫在臨床上發揮積極作用及中醫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證據支持。
如何寫好中西醫結合這篇文章,助力協同診療駛入快車道?黔江區中醫院的頂層設計是:完善急救體系革新,突破核心技術攻堅。
經過系統性學科建設規劃,目前中醫院臨床學科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是通過持續專業化細分與新興技術整合,目前已形成涵蓋35個臨床醫技專業學科的完整體系,學科規模擴展率達75%,構建起“急救-慢病-康復”全周期醫療服務網絡。二是以“強專科、精綜合”為原則,實施“學科樹”培育計劃。通過“3+1+X”建設模式(2大急救中心+1個康復醫學體系+X個慢病專科群),形成特色鮮明的學科矩陣:急救學科群整合急診科、心血管病科、腦病科、創傷相關外科,配備DSA、超高端CT等“急救航母”裝備,建立“黃金1小時”急救圈。
新技術新項目開展例數從10例增加到91例,三四級手術占比從38%提升至52%。積極開展多項高端技術與微創手術,2022年成功開展醫院首例支架植入手術、右冠藥物球囊釋放術、斜視矯正術等新技術新項目……2024年在渝東南片區率先開展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術、超聲支氣管鏡引導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EBUS-TBNA)、等新技術新項目;成功開展醫院首例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EVL)、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等新技術新項目,填補多項醫院及區內技術空白,在疾病治療方面取得新突破。
以優勢西醫學科為基,以特色中醫學科為道,以中西醫協同為模式,推動醫學融合發展。一直以來,該院始終堅持走好中醫特色之路,持續補充現代醫學技術,將傳承和創新有機結合,不斷完善中西醫結合診療體系,提升自身服務能力,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推動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
2025年,黔江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將緊緊圍繞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驗收,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和重要改革事項。深化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在國、市衛生健康委大力支持和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改革部署,聚焦22項績效目標,全面梳理示范項目申報方案建設內容,努力實現“任務完成、指標好、有亮點”工作目標,交出高分“答卷”,形成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黔江樣板”。
(記者 譚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