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中學2022級(12)班 朱曉丹
我有一張小小的涼席,剛好夠我平躺的大小。
我出生的時候,爺爺就已經70多歲了。后來我才知道,當聽說媽媽生的是個女兒時,爺爺并不是很高興。以至于后來媽媽在讓他抱抱我時,他總不肯抱我,理由就是:“我年紀大了,自己都走不穩,萬一把孫女兒摔著了,那麻煩就大了……”
讓爺爺沒有料到的是,就在我四五歲時,我“粘”上他了:因為爸爸媽媽要掙錢養家,我平日里就只好跟著爺爺生活。
其實,從跟爺爺在一起生活的第一天起,我并沒有感覺到他不喜歡我。相反,他還挺疼我的。每次出去干農活時,他總是會給我戴一頂親手編織的小草帽。小草帽并不好看,但編得結實。到了田間后,爺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摘一片很大的芋葉或是撈一些草做成草餅鋪在地上,讓我乖乖地坐在上面,并反復叮囑不要亂跑。春夏秋三季,幾乎都有不少這樣的日子。更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爺爺還要做第二件事,就是先去附近給我找野果子吃。茶片兒、茶泡兒、刺泡兒、牛奶子、野板栗……安排好我的“原生態美食盛宴”之后,他才爭分奪秒趕緊干活兒。
應該是我跟爺爺一起生活的第二年吧。那天清晨,他早早就起了床,并很快就扛回了幾根竹子。等我起床的時候,一條條被修整好的小竹片早已乖乖躺成幾排,等著接下來“命運的安排”。
“爺爺,您這是你要干什么呀?”
“哈哈,這你就不曉得了撒。哎,天氣熱了啊,我怕我孫女兒長了痱子難受,必須給你編個小涼席,躺在上面涼爽舒適……”
爺爺開始忙活,我就好奇地在一旁觀望。
我知道爺爺手巧,以前也時不時在編這編那。只見爺爺三下五除二,一張小涼席就已現雛形。突然,他似乎才想起我還沒吃早飯,于是趕緊放下手中的活兒往廚房跑。
“完了完了,可把我孫女兒餓壞了。”
其實,當時的我并不餓。等爺爺進了廚房,我才忍不住笑出聲來。爺爺壓根兒就沒有想到,原來他的孫女兒早就想他趕緊走開。不見了爺爺的蹤影,我趕緊跑到沒有編完的小涼席上“開工”。
憑著對爺爺技藝的回想,我忙活了起來。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快,小竹片就在我的胡亂指揮下扭成了一坨,沒有了方向。這還不算,關鍵是有的小竹片還被我弄斷了。頓時,我冷汗直流。我想,要是被爺爺現場逮住那就慘了!
正當我準備腳底抹油溜之大吉時,才發現爺爺早已端著我最愛吃的油炒飯在我身后“恭候多時”。
“哈哈,你以為編涼席那么容易呀?快來快來先吃飯!”
坐在爺爺專門給我準備的小板凳上,我津津有味地吃著飯。原本以為爺爺會火冒三丈,但他滿臉慈祥的笑容很快就將我的擔心排除。隨后,他還當起了我的師傅:“你看哈,這片應該這樣穿過去;這片呢,應該這樣穿過來,然后……”我認真看著爺爺的每一個細小動作,試圖都牢牢記下來。但事實證明,壓根兒就一點兒也沒有記住。
快到中午的時候,爺爺終于編好了涼席。我迫不及待地想躺上去,可爺爺卻攔住了我:“莫慌莫慌,還沒有完工呢!”緊接著,爺爺點燃了早已準備好的一小堆干材,再把涼席快速在火上“燒烤”一遍。隨后,爺爺再拿出一條毛巾認真地擦拭著涼席的每一處位置。“必須把那些毛刺燒掉,一是這樣你才不會被刺著,二是還可以防蟲呢!”爺爺說。
那天晚上,我睡在了爺爺親手為我編織的涼席上,睡得很香很踏實,也很舒適。第二天早上爺爺叫我起床時說:“等我孫女兒身高有這張涼席長時,你就長大嘍……”也從那天開始,每年夏天,那張涼席都是我必不可少的“度夏神器”,直到今天。
如今爺爺已經去世多年,但院子里我和爺爺編涼席的場景,卻永遠定格在了我的記憶中。我曾經無數次叮囑過自己:無論發生什么情況,這張涼席都一定要帶在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