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黔江區城市管理局在紅軍廣場舉辦“垃圾分類 ‘益’起行動”主題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與志愿者攜手,向群眾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分類知識,并設置分類模擬投遞游戲,吸引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如圖)。
“叔叔阿姨,你們知道一次性杯子應該投放哪個垃圾桶嗎?” “小朋友,你知道哪些是可回收物品嗎?”
活動現場,參與分類模擬投遞游戲的市民排成兩隊,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將“物品”投入相應的分類桶中。投遞正確的市民可獲得工作人員提供的小禮品,如分類扇、分類袋、紙盒等。
“在家里和學校,我學到了很多垃圾分類的知識。”活動現場,5歲的陳昱寧憑借豐富的垃圾分類知識,成功完成互動游戲,贏得了周圍群眾的稱贊。
“我們雖然年紀大了,但垃圾分類的知識還是要掌握的。”現場,李大爺在參與互動游戲后,也領取了相應的小禮品。他表示,學會垃圾分類就是學會愛護環境,人人都會從中受益。
垃圾分類作為城市環境治理的關鍵一環,對于減少垃圾產生、改善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黔江區按照上級部門決策部署,持續提升垃圾分類治理水平——
積極探索并實踐“12345黨建+垃圾分類”工作機制,即一個引領(黨建引領)、兩項機制(“雙報到、雙報告”)、三聯措施(黨支部聯小區、黨小組聯樓棟、黨員聯戶)、四員爭當(爭當先鋒員、宣傳員、示范員、督導員)、五個載體(發放倡議書、舉行啟動儀式、舉辦專題培訓、入戶走訪、組織主題黨日活動),推動各鄉鎮街道完善黨建引領、網格治理、“一員多崗”等機制,動員黨員干部、網格員、環衛工人、物業人員等參與垃圾分類治理。同時,嚴格垃圾分類監管執法,常態化開展生活垃圾監管執法專項行動,大力整治生活垃圾“混投、混收、混運”問題和廢棄食用油脂處置問題,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法治化水平;
高標準建設了5個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和138個垃圾分類示范村,形成了具有黔江特色的“八個一”標志性成果:一個宣傳教育體驗館、一個處置教育基地、一個示范單位、一個示范小區、一個示范學校、一個示范酒店、一個示范超市、一個示范行政村。同時,與湖北省咸豐縣開展“渝鄂同行”活動,協同治理生活垃圾,建立垃圾分類“四色調聯”模式,推動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帶動渝東南片區乃至渝鄂湘黔周邊城市提升垃圾分類治理水平。截至目前,黔江區已創建先鋒社區65個、先鋒行政村135個,創建率達90.9%,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升級改造率均達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3%,新建綠色建筑比例達100%,建設綠色工廠3家、綠色生產水平企業4家,農膜回收率達95%,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100%等,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積極探索垃圾分類后如何高效利用、變廢為寶。近年來,全區已高標準建設垃圾分類智能廂房9個,升級改造分類投放點697個,分類投放設施升級改造率達100%。同時,積極探索“互聯網+”資源回收模式,加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2022年11月16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正式點火試運行,實現了全區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日均處置其他垃圾350噸,預計2024年焚燒發電量達7515萬千瓦時,真正實現了生活垃圾的變廢為寶。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黔江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從2017年的“零”提升至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從2022年的27%提升至41.45%。下一步,黔江區城市管理局將進一步壓實責任、加強管理、強化宣傳,在全區范圍內營造更加濃厚的垃圾分類氛圍,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持續向好發展。(記者 王安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