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今年6月是第24個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主題為“人人講安全 個個會應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黔江區把情景式應急演練和科普宣教活動搬進校園,用“沉浸式”教育,讓安全知識活起來,增強師生科學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黔江區新華小學,當火災警報響起,教學樓內升起陣陣濃煙,同學們立即在老師的引導下,用濕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彎腰低姿,沿著疏散逃生通道有序撤離。由于“火勢”蔓延,一些學生錯過了最佳逃生時機,消防救援人員到達后,迅速抵近火場開展火情偵查,緊急轉移“被困”人員。
“這場演練讓我了解到,遇到火災后,除了要捂緊口鼻,從消防通道撤離,還要保持鎮定,不追逐擁擠、不推搡踩踏。”學生田燚鑫說。
黔江區新華小學教導處工作人員胡逆娜表示,此次演練,每個班級疏散的平均時間不超過兩分鐘,在撤離時也沒有出現擁擠踩踏現象。今后,該校將結合校園安全,常態化開展類似的情景式應急演練,讓廣大師生身臨其境體驗“火場”逃生,掌握科學避險知識,知道該怎么做。
據悉,近年來,黔江區各學校都把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學,在全國安全生產月期間,圍繞“查找身邊安全隱患”這一重點,應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門還走進校園,聚焦電器、電動自行車火災,燃氣安全,火場逃生等內容,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技能培訓和裝備展示等活動,提升廣大師生的科學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
“接下來,我們將聯合教育部門,常態化開展安全教育科普宣傳和實景體驗,因地制宜開發安全教育課程,幫助同學們在實踐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形成‘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良好效果,讓‘學常識、講安全、會避險’成為校園共識。”區應急管理局法制宣傳科科長陶天禹說。(記者 蔡肖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