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黔江恐龍化石保護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恐龍文化旅游目的地
扈萬泰羅成作主發布并回答記者問
發布會現場
媒體記者提問
6月19日上午,重慶黔江白堊紀恐龍化石搶救性發掘新聞發布會在市政府新聞發布中心舉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扈萬泰,區委書記羅成作主發布并回答記者問。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韓列松,區政府副區長周曉東參加并回答記者問。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何涯主持發布會。
扈萬泰介紹了黔江恐龍化石搶救性發掘、學術價值等情況。他說,重慶恐龍化石資源十分豐富,在自然資源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我們強力支持幫助黔江正陽開展恐龍化石保護工作,截至目前,經過一系列搶救性發掘保護,黔江成為目前我國西南地區唯一的白堊紀恐龍化石集群埋藏地,使得重慶成為全國罕見的同時擁有侏羅紀、白堊紀恐龍化石群的省市之一。古生物化石管理是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我們切實加強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加強自然遺產傳承、利用工作,推動黔江恐龍化石保護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一是摸清底數,提前部署詳細調查。2018年以來,率先部署黔江恐龍化石核心區調查評價和詳細調查等基礎工作,探查化石資源分布范圍,劃定化石資源準確分區,統籌恐龍化石保護開發利用規劃與黔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銜接,落實搶救性發掘和原址保護措施。二是爭取支持,有力實施搶救性發掘。2023年4月,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向自然資源部申報黔江恐龍化石搶救性發掘,同年6月獲批同意,按照分區分類分級保護要求,壓實屬地管理責任,組織專業隊伍,嚴格按照技術規范,落實搶救性發掘和原址保護措施。三是強化研究,同步推動科研攻關。通過研究論證,確定黔江恐龍化石是目前西南地區發現的唯一白堊紀恐龍化石群,由此填補了西南地區白堊紀恐龍發掘和學術研究空白。同步,發現命名“長生黔江龍”恐龍新屬種,為西南地區首個鴨嘴龍類的新屬種,填補了東亞晚白堊世恐龍動物群研究的重要空白。四是價值賦能,系統化推進恐龍化石修復裝架。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黔江區有力推動下,古生物團隊完成全市首批白堊紀恐龍修復裝架,成功修復裝架首批鴨嘴龍類和巨龍形類個體。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對黔江恐龍化石的保護工作,采用新技術、新方法提升化石保護效果,支持黔江區委、區政府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恐龍文化旅游目的地。
扈萬泰還就重慶的古生物工作成果情況回答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提問。他表示,重慶古生物化石資源豐富,是全國15個古生物化石最為豐富的省市之一,尤其是古脊椎動物化石,如古魚化石、恐龍化石和古哺乳動物化石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本次發布的在黔江發現的距今8000萬年左右的白堊紀恐龍化石群,是目前我國西南地區唯一的白堊紀恐龍化石群。這也讓重慶成為全國罕見的擁有侏羅紀、白堊紀恐龍化石群的省市。為履行自然資源部要求的化石保護職責職能,我們集聚具有古生物化石調查發掘、修復裝架、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轉化利用“全鏈條”綜合能力的古生物團隊,掛牌成立了重慶古生物研究院,這是全國首個省級古生物研究院。今后,我們要把保護做好、把科研做深、把成果用活,推動重慶從古生物資源大區邁向古生物研究高地,讓古生物化石資源轉化為文旅及城市名片的助力,為古生物研究事業貢獻“重慶力量”。
羅成代表黔江56萬人民向對黔江恐龍化石發現、發掘、保護、研究作出重大貢獻的王長生教授、徐星院士、自然資源部、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古生物研究院等專家、學者、機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并介紹黔江恐龍化石保護利用科普文旅等情況。他說,重慶被稱為恐龍脊背上的城市。黔江白堊紀恐龍化石群的發現、發掘、保護,進一步豐富、完善、印證了重慶這座恐龍脊背上的城市的名副其實。黔江恐龍化石資源獨特、稀缺,極具震撼性,開發利用價值大。黔江恐龍化石群是目前西南地區唯一的白堊紀恐龍化石群。黔江恐龍是重慶已知時代最晚的恐龍。
黔江恐龍化石數量大、規模大、保存狀態好、完整度較好,目前已發現2個主要化石富集層位,最大厚度達12米,400余個化石發現點和5個化石富集區,化石分布范圍5.7平方公里,富集區面積達0.8平方公里,這在全國乃至全球的資源規模量也是罕見的。黔江恐龍化石呈現了特有的屬種,代表西南地區獨特的生物群面貌,有望命名多個新的恐龍屬種,建立新的恐龍動物群,兼具地層學、沉積學、古氣候學及古地理學等多學科研究潛力,具有區域和國際對比意義,對探討白堊紀恐龍與環境協同演化具有重要價值,達到了世界級地質遺跡標準。黔江正陽恐龍化石群集中分布于正陽新城區城市中心,在我國和全球恐龍化石埋藏地中,具有十分罕見的便利區位和交通優勢,具備完善的城市配套設施,開發利用價值很大。同時,黔江全民守護恐龍化石的氛圍濃厚。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支持下,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監管保護機制。黔江正全力以赴地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恐龍新城。去年9月以來,我們探索把考古發掘過程與研學旅游結合,科研與科普融合,推動恐龍遺址公園一期項目建設,全力建設恐龍數字科技館,規劃建設恐龍文化創意產業園,召開了黔江恐龍學術價值研討會和“恐龍+文旅”融合發展學術交流會,注冊了黔江恐龍品牌“黔多多”。
羅成還就黔江謀劃打造白堊紀恐龍之城的具體舉措回答了新華社記者提問。他表示,黔江打造恐龍之城正納入黔江的“十五五”規劃論證研究。一是進一步強化黔江恐龍化石的資源保護。恐龍化石資源是黔江打造恐龍之城的源頭活水,也是奠定黔江恐龍江湖地位的核心支撐。為此,我們在城市開發區中劃定了0.8平方公里、1200畝用地作為核心保護區。下一步,黔江將扛起保護責任,完善監管保護機制,細化巡查管護責任,用最嚴、最細舉措切實把恐龍化石這個寶貝守護好。二是成立重慶市白堊紀恐龍研究中心。在重慶古生物研究院的指導下,成立一個專職事業科研機構,招引全國高水平研究團隊、專家,聚焦黔江白堊紀恐龍的多學科研究,為恐龍化石保護、利用提供學術支撐。三是全力建成“兩園兩館”。“兩園”即恐龍遺址公園、恐龍文化創意產業園,“兩館”即恐龍博物館、恐龍數智科技館,成為恐龍科普、研學和旅游的主要平臺。四是打造研發、制造恐龍衍生品產業。學習借鑒全球經驗,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吸引恐龍衍生品研發、制造機構、企業聚集黔江,最終建成具有黔江特色的恐龍產業集群。五是將恐龍元素融入城市,成為恐龍愛好者的樂園。建設恐龍主題酒店、恐龍主題書店、恐龍主題街區,將恐龍元素融入城市標識、導視系統、城市小品、城市雕塑,讓黔江新城成為恐龍愛好者的向往之地。
發布會上,韓列松就下步黔江恐龍化石搶救性發掘的打算、周曉東就游客到黔江體驗“恐龍之旅”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 羅躍/文 首席記者 楊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