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龔節品)日前,黔江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綜合工作和集體林地數據矢量化建設、集體林權流轉工作獲重慶市總林長辦通報表揚,并獲市政府“對2024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激勵”的通報表揚。
近年來,黔江區始終堅持聚焦問題謀劃改革、目標導向堅定改革、試點先行推動改革、聚力攻堅深化改革,統籌保護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
黔江區穩妥推進林地經營權登記,通過聯戶流轉集體林地經營權登記方式,完成相關企業流轉林地經營權證辦理,面積達14258畝,涉及5個小組、206戶農戶林地,保障了企業投資與投融資。推進林地數據融合,完成105786份林權登記紙質檔案移交區檔案館,電子檔案與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共享并納入不動產登記體系。
集體林權流轉體系持續健全,保障林地規模化經營。加強林權交易服務,搭建黔江區林業產權流轉交易平臺,規范交易流程,為林權流轉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目前,完成林地流轉交易鑒證23159畝,合同金額3242.26萬元。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聯戶經營,通過獎補、項目實施等方式扶持新型林業經營主體,采取“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模式經營林地。目前,全區已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167家,帶動農戶5500余戶。
規范調整公益林,在尊重權利人意愿的前提下,按程序將公益林調整為商品林。實行采伐分類管理,落實采伐“減證便民”,林農小額采伐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規范森林經營,立足水市鎮水車坪長征公園資源稟賦,指導水市社區1組1410.9畝集體林地單獨編制森林經營方案。
森林多功能發揮機制逐步優化,生態經濟效益雙提升。做大做強蠶桑絲綢,與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南充市蠶業管理總站相繼開展合作。2024年收購蠶繭8.02萬擔,連續14年全市居首。多途徑探索林下經濟,做亮“蠶桑+”文章,推進“林花”落地,探索“林菌”路徑,試驗“林藥”模式,鞏固“林蜂”規模,發展森林旅游。目前,已創建1個市級和2個區級森林康養基地。夯實產業發展基礎,2024年,新增防火道路166.95公里、生物隔離帶63.4公里、消防水池48個等林業基礎設施,助力森林資源管理保護與林業產業發展。
林業投融資機制日益完備,金融活水潤澤綠水青山。構建綠色金融支持體系,選取相關銀行掛牌成立“黔江林業支行”。2024年,“黔江林業支行”涉林貸款增長30.1%。創新開發林業信貸和保險金融產品,推出“林業貼息貸款”“森林保險”等產品,降低林業經營風險。在全市率先創新“整區蠶繭收益保險”,實現蠶種參保率、理賠覆蓋率、目標價格兌現“三個”100%。增加林業發展投入,加大財政對林業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林業建設。
國有林場改革成效明顯,生態功能顯著提升。創新管護機制,筑牢生態安全防線,建立“網格化+數字化”管理體系,人員落實責任輪值,運用智慧防火系統、松材線蟲防控APP實現資源動態監測。完善基礎設施,強化生態保障能力,構建起“防火阻隔+快速救援”立體防控體系,為林場生態安全提供堅實硬件支撐。深化生態培育,夯實生態資源根基,實施退化林修復培育工程,實現古樹名木建檔管護率100%,持續提升森林生態系統質量。推動協同治理,提升生態管護效能,加強區域協作,聯合區內11個鄉鎮、鄂渝兩地簽訂森林防火聯防協議,全年開展消防演練和“四亂”專項整治行動;多方聯動、資源共享,實現年度零重大火情、零物種滅絕,森林覆蓋率達96.8%,活立木蓄積72萬立方米,成為武陵山區生態保護與科研示范標桿。
區林業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優化林權登記管理,夯實深化林改根基;優化產業布局,構建現代林業產業體系強化科技賦能,構建林業產業創新發展體系;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充分發揮森林“四庫”功能;持續完善林業金融產品和服務,譜寫黔江林業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