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選購農產品
農產品展示
今年以來,黔江區緊扣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以農工融合為突破口,大力發展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推動農業產業化邁上新臺階。2025年一季度,全區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29億元,同比增長11%,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從政策扶持到主體培育,從品牌打造到外貿拓展,黔江區正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
政策加碼,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
黔江區將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農業產業化獎勵扶持政策的重點,出臺一系列激勵措施,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新建項目。2025年初,全區聚焦煙草、繭絲綢、中藥材、火鍋食材、休閑食品等重點產業,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推動產量、產值、稅收、就業等關鍵指標實現突破式增長。
“我們依托全市‘33618’產業布局,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僅一季度就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家,總數達到15家。”黔江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年產6000噸白酒產業項目為例,該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值超5億元,帶動就業500余人。此外,1000噸火鍋食材加工項目、蠶桑食品加工項目等重大工程加速推進,進一步夯實了產業基礎。
政策紅利還惠及中小企業。黔江區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貸款貼息、設備補貼等支持,發放農業產業化獎勵資金,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激發市場活力。
主體培育,龍頭企業帶動全鏈升級
產業要發展,主體是關鍵。黔江區持續強化農產品加工經營主體培育,目前已培育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百強領軍企業1家、成長型企業5家,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聯動模式。
以重慶海通絲綢有限公司為例,作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該公司依托黔江優質蠶桑資源,開發出蠶絲被、桑葉茶、桑葚酒等系列產品,年產值突破3億元。“我們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5000余戶蠶農增收。”公司負責人表示。2025年,企業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新建蠶桑食品加工生產線,預計年增產值8000萬元。
火鍋食材產業是黔江的另一張名片。2025年1月,全區首個來料加工復出口水產品項目投產,通過海陸聯運方式經山東日照港銷往日本市場。“我們主要加工水產品,全部符合國際標準,未來還將拓展東南亞市場。”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的落地,不僅填補了渝東南水產品精深加工的空白,還為當地提供了就業崗位。
品牌賦能,“爆品”戰略打開市場
品牌是農產品增值的核心競爭力。黔江區積極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推薦3家企業5個產品進入2023-2025重慶市消費品工業“爆品”培育清單,累計獲得市級以上農業品牌認證268個,涵蓋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等多個類別。
“黔江雞雜”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農產品品牌之一。2025年,黔江區進一步推動雞雜預制菜產業發展,支持企業開發即食雞雜火鍋底料、真空包裝雞雜等產品,年銷售額突破2億元。“我們的產品不僅暢銷川渝地區,還通過電商平臺賣到了北上廣。”某食品公司負責人介紹。
此外,黔江還依托高山生態優勢,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2025年,全區中藥材種植面積穩中有升。“我們生產的玄參、黃精等中藥材,已通過GMP認證,并打入國內大型藥企供應鏈。”某中藥材加工企業負責人表示。
2025年,隨著一批重大項目的投產和市場的持續拓展,黔江的農業產業正煥發新的生機,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未來,黔江區將繼續深化農工融合,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為全市乃至全國的農業現代化探索新路徑。
(記者 譚登帆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