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安娜 文/圖)當非遺與現代碰撞、當美學與趣味相擁,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6月27日下午5點,黔江區第一期長生橋美學市集在武陵水岸火熱開市。融合了手工創作、非遺體驗、書畫藝術、美食創作等項目的商店,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購物、體驗。
記者在市集現場看到,百余米的武陵水岸,依次鋪設了風格各異、項目繁多的店鋪,有家喻戶曉的西蘭卡普織錦、石雞坨土陶等非遺技藝,還有很多手作匠人、美食主理人、藝術創客等,在店主和主辦方的精心裝扮下,市集巧妙地將黔江土家韻味和現代美學藝術進行了融合,成為吸睛的招牌,不僅引得游客朋友駐足,還吸引了很多網絡達人前來直播。
非遺技藝吸引游客駐足
在西蘭卡普土家織錦非遺體驗館,西蘭卡普土家織錦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汪少碧正在織布機前忙碌著。美麗的土家織錦一亮相,便吸引了市民駐足停留,或詢問西蘭卡普制作技藝,或了解織布機工作原理,或拿出手機記錄這有意義的一刻。汪少碧一邊織布,一邊耐心為市民游客解答。
“美學市集讓非遺技藝和廣大市民近距離接觸。”汪少碧開心地說,“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黔江的土家織錦、了解非遺,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記者注意到,除了西蘭卡普,美學市集上還有蠟染、土陶、木版年畫等諸多非遺技藝的展示,讓人一飽眼福。“今天的武陵水岸很有趣,我第一次看到織西蘭卡普,又漂亮又神奇,明天我還要來。”當天,李絲羽小朋友在媽媽的陪同下游玩了美學市集,意猶未盡。
手工制作體驗生活之美
松果、小木棒、開心果殼……這些日常不起眼的小東西,在美學市集上卻成了美學與藝術的代表。在一家植物手工制作店鋪,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嘗試通過自己的巧手制作出萌趣的小擺件。
“我們的店鋪主要以自然手工為基礎,在制作的過程中,將大自然的小物品進行組裝,鍛煉小朋友的創造力、專注力、動手能力。”店主王坤介紹說,客人在體驗中感受美學與生活的碰撞。
在石雞坨土陶店鋪,四名小朋友正在嘗試做一個自己專屬的陶藝作品。“以前只在電視上看見過我們黔江有土陶制作,今天現場體驗了一次,發現這個確實不容易。”小朋友們告訴記者。
記者在現場還看到,拓印、考古、手工制作等體驗類的店鋪十分吸引小朋友參與。“長生橋美學市集,和我們以前逛的市集都不一樣,不僅能夠感受傳統文化、非遺技藝,還可以親身體驗,逛街帶娃兩不誤。”市民周靖說。
美學盛宴誠邀更多游客打卡
隨著夜色降臨,市集的燈光與武陵水岸的光影交錯,點亮了三岔河。市集上,音樂愛好者縱情高歌,美食追求者享受美食,文藝愛好者用書法言志。當晚的長生橋,為人們奉上了一場休閑娛樂、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美學盛宴。
記者從黔江區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工作專班辦公室了解到,通過發布招募令的形式,本次美學市集一共招募了200余家商家,最終邀請了48家商家參與第一期(6月27日-7月2日)市集。“下一期,我們也會通過發布招募令的形式吸引更多商家參與美學市集,也期待大家的加入。”專班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邁入高鐵時代,黔江文旅系統正在以全新姿態為大家打造更多的文旅新場景、新業態、新空間,黔江區將敞開懷抱,期待更多的市民朋友和游客朋友參與到美學市集中來,拍照、打卡、體驗,一起參與和見證黔江文旅融合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