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打卡
6月27日,G8699“復興號”動車組到達黔江站
“復興號”動車組行駛在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馬家橋大橋上。
“復興號”動車組行駛在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趙家山大橋上
媒體采訪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
6月27日,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正式開通投運。
“來了,來了,高鐵來了!”11時32分,從重慶東站開出的首發G8699“復興號”動車組平穩駛進黔江站,穿著土家族、苗族服裝的姑娘和小伙子跳起歡快的舞蹈。
“61分鐘,好快呀!”旅客田茂蓉看了看時間,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韓紅的《天路》。
“歡迎大家來黔江!”旅客們走出車廂,隨即被歡迎的人們包圍,并收到文旅部門送上的“黔多多”恐龍吉祥物。
“黔江好,黔江是個好地方!我們以后要經常到黔江來旅游,來吃黔江雞雜。”旅客們紛紛在站臺打卡處拍照、打卡,與土家姑娘合影。一時間,站臺成歡樂的海洋。
據介紹,此次開通運營的重慶東至黔江段,正線全長24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設重慶東、巴南、南川北、水江西、武隆南、彭水西、黔江7個車站。通車后,重慶東至黔江最快61分鐘可達,重慶東至長沙最快3小時53分直達。
自此,渝廈高鐵這條連接西南內陸與東南沿海的“大動脈”正逐步成型,一條縱貫多個省市、穿越山川與人文的高速鐵路,將重新定義城市間的“時間距離”。
“來,給我拍個照,背景要把‘黔江站’三個字框進去。”從早晨7時許,黔江站站前廣場就陸續來了打卡的市民,男女老少、干部、工人、農民……人們像過節一樣,穿著盛裝,滿臉喜氣。
9時許,站前廣場就人山人海了,打卡拍照的、直播的、拍短視頻的……你來我往,川流不息。
“我們前幾天就約好了,要一起來打卡,迎接高鐵時代的到來。”黔江區政法系統退休干部羅志一大早就和幾個好友來到黔江站,先集體合影,隨后拍抖音、短視頻,然后體驗進站流程。
“過去到重慶去辦事,先坐一天的車到彭水,然后再坐一天一夜的船。趕車趕船要花3天時間,整得人腰酸背痛。那時,說起去重慶就腦殼痛。”羅志說,后來有了高速公路和鐵路,雖然方便了許多,但到重慶也還是要花三四個小時。
“現在好了,坐高鐵只需要一個小時就飆到了重慶,我們可以早上去重慶趕個場,下午又回黔江來轉河堤。安逸,巴適。” 羅志說。
“年齡大了,坐車久了受不了,不敢出去耍,現在高鐵飆得這么快,你們要帶我去重慶耍幾天哈。”80多歲的正陽街道積富社區村民黃中福叮囑兒子。得知高鐵通車,他一早就叫兒子把他帶到黔江站,讓兒子攙扶著在站里到處逛。黃中福越逛越興奮,竟忘記了自己腿腳不方便,還讓兒子給他拍短視頻,在抖音里曬一下。
“高鐵除了快,縮短人們旅行的距離,關鍵是能帶動沿線的發展。”在黔江站歡迎首列動車組的黔江區有關方面負責人說,黔江有濯水古鎮、小南海、土家十三寨等1個5A、7個4A級景區,過去由于交通不便,來景區的游客不多,有了高鐵,黔江的知名度將得到極大提高,黔江區接下來就要做靚“高鐵+文旅”文章,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田茂蓉是黔江區一家經銷農特產品的“農掌柜”負責人。時常要到全國各地去參加農產品展銷會、洽談會。她說:“過去交通不便,外出談業務不但耽誤時間,還讓人身體疲憊。高鐵縮短了我們與市場的距離,也成了我們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高鐵飆得快,黔江雞雜產業也要駛進發展快車道。”坐首列動車從重慶回黔江的蔡大廚蔡光江在車廂里向旅客推介黔江雞雜等黔江特色產品和風景區,“有了高鐵,黔江雞雜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可以說是指日可待。”
“走,我們先去離車站不遠的恐龍遺址公園,參觀‘黔江長生龍’,然后去濯水逛古鎮、吃雞雜,接下來幾天,再去小南海看古地震遺址,去土家十三寨聽山歌。”走出黔江站,旅客李順帶著家人走上了黔江旅行之路。
(首席記者 楊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