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來,他用腳丈量著他工作過的土家苗寨的每一寸土地,用鄉土智慧踐行著楓橋經驗,讓13000余件矛盾糾紛止于未訴。他秉持著“退休不褪色,銀齡獻余熱”的信念,先后被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授予“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優秀法官”“重慶市審判業務標兵”和“調解能手”等稱號。他的腳步遍及秀山縣城鄉各個角落。他就是秀山自治縣人民法院龍池人民法庭駐庭調解員田茂清。
2023年4月,龍池鎮以田茂清的名字命名成立了“老田解交室”。
“我們要找田法官解交(解交是秀山方言,意為處理糾紛)。”日前,在秀山縣龍池鎮人民法庭外,一大早便有群眾來找田茂清幫忙解決糾紛。他身著樸素的藍色T恤,坐在辦公桌前手拿案件資料仔細審查,不時在筆記本上做下記錄……在秀山縣龍池鎮人民法庭旁的“老田解交室”里,便能看見田茂清的身影。
“在龍池鎮,哪個有矛盾糾紛,只要來到老田解交室找到田茂清,事情就解決了一大半?!边@是當地村民對田茂清的評價。
“調解的第一步,是給群眾一個‘情緒出口’?!碧锩迳钪?,傾聽是化解矛盾的“金鑰匙”。面對情緒激動的當事人,老田從不打斷、不評判,用沉默的陪伴、適時的回應,讓當事人感受到尊重與理解,在傾訴中緩和對立情緒。
楊某及妻子因婚姻矛盾,雙方糾紛持續了十六年。多少次,雙方帶著怨氣走進老田解交室,田茂清每次都不急于講法律,而是遞上紙巾,聽他們哭訴,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他們罵累了、哭夠了,主動說‘您說說,我們這事兒該咋辦’?!蓖ㄟ^多次傾聽疏導,2025年5月,楊某放下偏執,最終接受調解方案。
“很多時候,群眾要的不是‘說法’,而是‘被聽見’。”老田的共情式傾聽,讓法理與情理在溝通中自然融合。
“群眾看調解,最在乎的是‘一碗水端平’。”為此,老田始終堅持不偏親向友、不唯權唯勢、不敷衍塞責,并將法律法規與公序良俗相結合,總結出“七情法”與“望聞問切法”兩套工作法,為矛盾雙方劃出“利益平衡點”。
“一件黑色的舊外套,搭配一雙解放鞋,走進老百姓家里,找個板凳坐著就開始拉家常、聊生活,然后才開始談案子,說的都是老百姓聽得懂、能理解的實在話?!崩咸锝饨皇业墓ぷ魅藛T談起老田去開展調解工作時的場景。
“老田,你說了作數?!边@是很多案件當事人看到老田時說的話。面對榮譽,他不驕不躁,依舊每日奔走在解決矛盾糾紛的鄉間小道上。
調解不是終點,而是服務的延續。老田的事跡帶動更多司法干部投身調解工作。秀山法院在龍池法庭轄區8個鄉鎮掛牌成立了“老田解交室”巡回點,由老田為各鄉鎮、村社120多名調解員授課,培養更多“小田”調解員,推動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訴前。
37年來,從法官到調解員,從審判庭到老田解交室,田茂清用他的一顆心傳遞山間溫暖,一張嘴巧解矛盾糾紛,一雙腿踏出一方和諧。桌前整理好案宗的他,又撥通了一起合同糾紛當事人的電話。低頭間,兩鬢斑白清晰可見——那是歲月的勛章,更是一位老黨員“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的生動注腳。
(記者 姚華順 通訊員 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