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現場
本報訊(記者 姚華順 通訊員 周俊舟 文/圖)近日,秀山自治縣司法局平凱司法所聯合平凱派出所,成功調處一起兒童玩耍意外傷害賠償糾紛。
事發當天,田某的女兒林某某(12歲)與袁某某的兒子(3歲)一起玩耍時,林某某的臉被鐵門劃傷。
林某某受傷后,田某自行帶女兒進行了治療,林某某的傷情得到妥善處理,前期醫療費加上后續醫療等費用約需1.2萬元。
田某根據女兒的描述認為是袁某某的兒子推鐵門導致受傷。袁某某則認為自己的兒子可能沒有推鐵門。
雙方當事人(監護人)就賠償責任問題無法達成一致,田某遂向平凱派出所申請調解。派出所與司法所啟動“警司聯調”機制,于6月20日組織調解。
民警詳細了解事件后,發現雙方對事實無爭議,但對責任承擔存在分歧。司法所調解員向雙方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相關規定,明確各方責任。
為避免事態升級,調解員采取“背對背”方式:一方面向袁某某釋明法律后果,引導其換位思考;另一方面安撫田某情緒,鑒于其缺乏監控等有力證據,建議合理降低賠償預期。
待雙方態度緩和后,調解員組織“面對面”調解。以孩子成長為切入點,引用類似案例說明訴訟成本高、周期長,和解更有利。經調解,袁某某自愿承擔4800元醫療費并當場付清,其余費用由田某自行承擔。
此次調解高效化解了未成年人間的矛盾糾紛,避免了訴訟帶來的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