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
我的家在傳統村落大坪村,那里有一座黔江區保存得較為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草圭堂,建于300多年前,占地約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2577平方米,融合了江南建筑與西南干欄式建筑風格,是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也是渝東南古民居的典型。
院子是依山而建的兩層建筑群,頗為壯觀。庭前一條小溪蜿蜒而過。院子的地基、院壩和院墻都用上千斤的巨大條石壘成,第一層房屋建在由條石壘起來的一米多的地基上,與院壩并不直接相連,四周留了一圈路,這一排房屋中間是一個巨大、挑高的會客廳,兩側各有幾間房,左側是一座標準的吊腳樓,右側是廂房。
以前每逢假期回家,我總會到草圭堂走一走,小時候看那大大的條石,長大后看墻壁上的光影。現在,越來越喜歡他梁柱里蘊藏著的文化。如果你有時間,也邀請您,去看一看,觸摸一下那段隱藏在木頭里的歷史。
我的鄉
我的老家原屬于犁彎鄉,現在屬于阿蓬江鎮,阿蓬江河穿流而過。阿蓬江是黔江的母親河,發源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經黔江區到酉陽縣在龔灘古鎮注入烏江,全長249公里。我國大多數河流自西向東流,而阿蓬江由于獨特的地形山勢,成為由東北向西南流的“倒流”之河。河流沖破崇山峻嶺,形成獨特的峽谷風光。其中,神龜峽是典型代表,峽谷全長38.9千米,峽口兩山酷似雙龜對臥。峽區河道斗折蛇行,有27個彎、28個門,每一道彎都形成“一線天”景觀。峽谷兩岸高山絕壁,與水面近乎垂直,下半截山體裸露出灰褐色的巖體,上半截被青蔥植物覆蓋,景色險、峻、雄、奇。如今的神龜峽,已經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打卡。
我的家鄉
家鄉這個詞,遠走他鄉時候,他是思念的代名詞,回到家鄉時,他讓人有滿滿的自豪感。剛工作那些年,去看了沿海的郁郁蔥蔥,也去北方看了蒼茫遼闊,但家鄉的情結,始終讓人覺得,月是故鄉明,景是家鄉好。
黔江!這里有旅游攻略上強烈推薦的1個5A+7個4A景區。這里有小紅書上無數人打卡的黔江雞雜、青菜牛肉和綠豆粉。這里有一眼看兩城的正陽觀景樓和正在大力開發的白堊紀恐龍化石資源。這里有太多被世人熟知的景點、美食和爆款。
但這里還有一些沒有被大家知道的東西——那些躺在縣志里的駐軍文化,那些流淌在吆喝聲里的煙火氣,那些回響在三臺書院里的瑯瑯讀書聲,是更值得被發現的底蘊、氣質和寶藏。
這就是我的家、我的鄉、我的家鄉,他有些平凡,但獨一無二,他知名度還不高,但正有序發展,無論他變成什么樣,他都是我向大家推薦的——黔江!
(作者:張恩)